本网讯(通讯员 李爽霞 张芯木)2024年1月20日上午,我校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2024年重点工作研讨会在美术与设计学院101会议室召开,学校党委副书记、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卫平博士,副校长贺莉萍博士,以及研究院30余名骨干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贺莉萍副校长主持。
会议首先由研究院秘书长陈敬胜作2023年度科研工作总结汇报。他指出,2023年研究院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学术论文和著作出版初显特色学术风格,咨政智库工作有序推进,学术会议活动逐步扩大影响力。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光俊作2024年度重点工作思路汇报,他着重从研究院内部管理、平台建设、社会服务和反哺教学四大方面对研究院新一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国家级课题获得者代表谢俊明立足于“到底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作主题发言,他提出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开展研究,二要多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乡村振兴研究,三要打造研究院特色发展建设模式。国家级课题获得者代表李爽霞结合自身课题成功申报经验作学术分享。她提出重点是选题,关键是论证,态度决定一切。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二要坚持实践导向,确定课题总体框架,三要聚焦矛盾问题,找准研究重点难点。
会上,黄静波、杨晓军、肖伟、张娟、邓慧爱等老师围绕2023年学术工作和2024年规划分别作了简要汇报,提出了很好的见解。
刘卫平强调,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跨求学院融合的重要平台,是一个引导广大教师跨界互鉴、发展互助的学术共同体、科教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他用“起势很艰难”回顾了研究院发展的风雨历史,“成势很精彩”肯定了研究院这几年来取得的突破性成绩,“走势很期待”表达了研究院未来发展的信心。并就抓好研究院2024年工作提出了要求。一要重凝研究方向,根据国家战略,立足地方需求,进一步优化学术方向,使研究更具特色、更务实,打通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纳米”;二要重组研究团队,把真正把有志学术、积极上进的教师扩充到团队,不断优化成员、提升水平;三要重树激励导向,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强化“研究+服务”应用性研究,力争系统化、高水平成果;四要重塑良好形象,注重造特色项目品牌打造色,研究成果要形成整体效应,避免“碎片化”;五要重点在平台基地建设、科普基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上发力,尤其要对接国家地方政府需求,推进智库建设,为政府提供智库决策咨询。总之,研究院要突破视野局限,实现学术向更高层次的跨越,要推动学术走出去,加大跨地域、跨学科及对外的合作交流,要着重培养人才,吸纳更多优秀的年轻博士到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来。研究院要紧紧围绕“建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牢记学术研究的责任与使命,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助推高水平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彰显大担当大新作为。
贺莉萍指出,研究院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离不开大家的合作努力,衷心感谢大家的贡献。希望大家继续对研究院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和推进学科建设,把研究院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