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贺州学院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院长李晓明教授的陪同下,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光俊教授等南岭走廊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院部分骨干团队到富川瑶族自治县考察,同时开展了南岭走廊传统村落及潇贺古道田野调查工作。
岔山村
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岔山村。
岔山村位于富川西北部,是秦汉时期从中原进入岭南的第一村。
中原文化的先导地区
建于明代初年
由孟氏、何氏、杨氏三氏家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的瑶汉古老村寨 具有富川建寨格局;保存有秦汉时期的古道。该古道是汉武帝时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对接通道。得古道交通之便,这里自古以来是岭南地区传习中原文化的先导地区。岔山村的古民居、石板桥、石板路、石柱础、石牌刻、古戏台、古庙、古祠堂、古树、古井等保存相对完整。遗存的瑶汉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宝贵的遗存文化
歌舞·民族自治·非物质文化·饮食
这些遗存文化成为当地宝贵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有以秦汉时期的石板桥、石板路为代表的潇贺古道文化;有以瑶族长鼓舞为代表的歌舞文化;有以寨老和村规民约为代表的民族自治文化;有以传统手工艺(手工竹工艺品,手工木工艺品,棋盘布,水路布,桃花布和花带等)为代表的手工艺非物质文化;有以岔山水酒,油茶,糯米糍粑等为代表的饮食文化。
秀水状元村
随着对岭南贺州古村落的考察研究工作的深入,团队到达的第二站是秀水状元村。秀水状元村是秦古道上的一个亮点。
悠久的历史
建于唐代开元年间
2008年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在村中,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宗祠、祖庙、古戏台,以及上至皇帝,下到知县的赐封、贺赠匾额等文物或古迹,匾款花式各异、琳琅满目,堪称是一个天然的中国文教史博物馆。历史曾设有商贸交易区、四所书院,曾出过一个宋代状元和历代26个进士。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宋元明清古民居露天博物馆”
秀水村的名胜风景主要有状元楼、东江书院、过江龙、独秀峰、情人林、仙娘井等,还有来历奇特的毛公桥、状元井、老戏台、状元岩、神童墓等,处处都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仔细观察秀水村中的建筑,你会发现,这里街道门楼飞檐飘凤,马头立墙,各门楼的两边大都立有车轮形的石鼓、半圆形的石月,门框石槛也被做成古车架的样子。状元坪的花街上,用鹅卵石铺设而成的象征财富的金钱图案、象征幸福光明的太阳图案,皆是形态各异、寓意深刻。
风雨桥
广西富川瑶乡多溪涧河流,也多风雨桥。风雨桥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人文景观的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智慧的结晶
建筑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据不完全统计,富川境内一共有各种类型的风雨桥75座,而其中最具特色、名扬遐迩的要数回澜、青龙两座风雨桥了。
风雨桥是古道文化的遗存,中原古汉族的房屋建筑工艺,大多是通过潇贺古道和楚粤通衢传入岭南,传入富川的。大批的北方工匠及建筑材料沿古道被引进富川乃至整个岭南地区,他们不但发展、提高了当地的民族建筑工艺,而且还改制、创新了很多当地民族建筑材料的生产技术,这在当地不少与北方相同的房屋结构、建筑材料、朝向造型、装饰门窗檐脊楼阁墙壁的花色图案中,都可以找到很多令人信服的实物例证。
独特的建筑特色
石券廊桥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对其评论道:“广西富川油沐乡下花园中的回澜、青龙两座廊桥,皆为石砌、券孔、砖墙、木结构,以石券桥、桥亭和楼阁三者组合而成,并配以彩墨绘画艺术造型,乃是集我国北方的石券桥、南方的亭、古远的阁,四者造型的特点于一体的组合体。这产生了别具富川特色的新品种——石券廊桥,在全国古建园林中是属于独特的。”而在研究古道文化方面,它作为北方建筑工艺与当地民族建筑工艺的奇迹式的结晶体,更具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
历史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留下了无数经典的遗迹,而古村落无疑是其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啊。!如今回看,岁月虽将这些千年古村落与现代文明拉开了一段距离,但其独特的旧城人文却独有韵味,曾经那些名士风流的烟尘往事被默默藏于一屋一瓦、一树一池间,风吹雨打不去,留待后人发掘。